“氫能具有能源和資源的雙重屬性,能為新興能源系統的建設提供柔性防護,也能支撐難減排領域的深度脫碳。”在近日舉辦的2023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電氫協同主題論壇上,中國氫能聯盟產業研究部主任張巖指出。

“氫能打造能源間和部門間的耦合橋梁,大大提高能源系統的靈活性。”在他看來,可再生能源的規?;檬遣豢赡孓D的時代要求,氫能可促進可再生能源的規?;?,以及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雙向聯動,提升能源自主、自立化水平,為能源低碳轉型提供保障。

一方面,氫能的使用能夠讓煤炭回歸原料,優化基礎保障作用,并能逐步替代油氣,降低我國對外油氣的依存度。另一方面,以氫能打造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氫能網絡)-工業產線的能源循環,能夠提升能源大系統的綜合利用效率,而以氫能作為長周期儲能介質,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降低新增負荷的用電成本。

“大家普遍認為氫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壁壘,但氫能也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張巖指出。

一方面,傳統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存在的邊際發電成本導致它們在發電容量和電量方面都有雙約束,但新能源為主導的能源系統邊際成本逐漸趨于零,未來電量非常充沛。

另一方面,與抽水蓄能和其他新型儲能相比,儲氫在長周期、規?;矫嬗忻黠@優勢,可實現能源系統跨時間、跨空間的協調優化,能夠以極低的成本轉化為靈活性資源。

“目前來看,離網并網是現在氫能開發的主要方式,我們可以利用20%的電網靈活性或者10%的電網靈活性來發展氫能,這樣可以杠桿化、規?;_發新能源,挖掘產業綜合效益,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張巖指出,“氫能在當前以及未來很長時間具有大規模的發展潛力,氫能將在重點場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逐步發揮保障能力,持續推動能源系統的優化轉型。”